来源:陕西地方志办公室 作者: 时间:2023-09-22

     汉更始三年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建武元年(25)乙酉
   六月,王匡、张邛守河东,为邓禹所败,遂返奔长安。张邛、廖湛、胡殷、申屠建等,与御吏大夫隗嚣合谋劫更始帝刘玄,侍中刘能卿知其谋以告之,更始托病不出,召张邛等,张邛等皆入,准备全部杀之。唯隗嚣不至,更始狐疑未决,使张邛四人且待于外庐,邛与湛、殷亦怀疑有变,遂突击出去,独申屠建一人在,更始斩之。邛与湛、殷遂勒兵抢掠长安东西市,并与更始战于宫中,更始大败,第二天晨,即将其妻子及车骑百余,东奔赵萌于新丰。到新丰后,更始复怀疑王匡、陈牧、成丹与张邛、廖湛、胡殷等同谋,并召入见,牧、丹先至,即斩之。是月,王匡惧,率兵入长安与张邛等联合。
   六月,赤眉军以刘盆子称帝于华阴。
   七月,邓禹自汾阳渡河入夏阳(今韩城市),更始左辅都尉公乘歙引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拒禹于衙(在今白水县东北),禹破走之。
   八月,更始帝刘玄复入长安。李松还从更始与赵萌共攻王匡、张邛于城内,连战月余,匡等败走,更始徙居长信宫。
   九月,赤眉军至高陵,王匡等迎降之。遂共连兵而进,更始守城,使李松出战,败,死者二千余人,赤眉军擒李松。赤眉军入城,更始单骑从厨城门出走,奔至高陵。光武帝刘秀听到更始失城守,未知所在,诏封更始为淮阳王,敢有害及妻子者罪大逆,其送至吏者封列侯。
   十月,更始遣刘恭主降,赤眉军使其将谢禄往受之。十月,更始随禄肉袒至长乐宫,上玺绶于盆子。赤眉军置更始庭中,将要诛之,赤眉军统帅樊崇赦更始,封为畏威侯,刘恭复为固请,竞得封长沙王。
   是月,邓禹引军至旬邑(今旬邑县)。张宗为偏将军,从邓禹到旬邑,因赤眉军大众且奎,而众人多怕赤眉军紧追,不敢为后拒,禹以张宗为后拒,勤厉军士坚垒,以死当之。
   十二月,赤眉军杀淮阳王刘玄,刘恭夜往收藏其尸,刘秀诏大司徙邓禹葬之于灞陵。
   汉光武帝建武二年(26)丙戌
   正月,关中大饥。赤眉军退出长安,引兵而西,众号百万与更始将军严春战于郧,大破之。赤眉军退出长安至扶风后,刘秀派邓禹南至长安,军于昆明池(在今长安县西南),大享士卒,率诸将斋戒,择吉日侯礼,谒祠高庙,收十一帝神主,遣使奉送至洛阳,因循行陵园,为置吏士奉守。
   二月,延岑复反,攻汉中,围南郑(今汉中市),汉中王刘嘉战败,走之。岑遂又据汉中,进兵武都,又为更始柱功侯李宝所破,败走天水。扶风茂陵公孙述遣将侯丹攻取南郑。嘉收散卒得数万人,以李宝为相,从武都南击侯丹,不利,还军河池(今宝鸡市南),至陈仓(县名,在今宝鸡县南),刘嘉追击,破之。
   九月,赤眉军复入长安。邓禹与战不利,走云阳。赤眉军入北地,至阳城番须口(与回中接近,并在今陕西省陇县境内),适逢大雪,坑谷皆满,兵多冻死。赤眉军复入长安。邓禹以逢安精兵袭长安,适赤眉军救兵至,夜战中邓兵败走。
   是月,汉中王刘嘉破赤眉军于谷口(陕西省礼泉县东北),光武帝刘秀遣邓禹招降之。
   十二月,刘秀派将军冯异入关代邓禹攻赤眉军于华阴。赤眉军守华阴60余日,终因众寡不敌,兵败。
  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(27)丁亥
   正月,光武帝以冯异为征西大将军。
   四月,冯异败延岑于上林苑(上林苑为汉武帝所置,地在今户县、周至、长安县境),延岑自武关入南阳,关中乃平。
   汉光武帝建武四年(28)戊子
   十二月,公孙述聚众数十万人,积粮汉中,筑寓南郑。又造十层赤楼帛兰船,多刻天下牧守印章。使将军李育、程乌将数万人出屯陈仓。与吕鲔夺三辅,征西将军冯异击鲔、育于陈仓,大败之。鲔、育奔汉中。
   汉光武帝建武六年(30)庚寅
   四月,丙子,光武帝刘秀西抵长安,始谒高祖庙,并遣盖延等七将军从陇道伐公孙述,又以李通为前将军,领破虏将军侯破、捕虏将军王霸等击汉中延岑,公孙述遣兵赴救,李通与战于西城(今安康县),破之。
   十二月,隗嚣遣兵下陇,冯异、祭遵共击破之。诸将下陇还屯三辅时,光武帝刘秀诏令耿弁军屯漆(县名,在今永寿县);冯异军屯旬邑(县名,今旬邑县);祭遵军屯千(县名,今千阳县);吴汉等军还屯长安。冯异引军还未到旬邑,隗嚣乘胜使王元、行巡(行是姓。周有大行人之官,其后遂以为姓)将二万余人下陇,分遣行巡行旬邑,异即驰兵潜往,闭城,偃旗鼓。行巡不知,驰赴之,异乘其不意,猝然击鼓,建旗而,出巡军惊乱奔走,异追击,大破之。与此同时,祭遵亦破王元军于千。于是北地诸豪和耿定等,都叛隗嚣降汉。接着诏令冯异进军义渠(县名属北地郡),击败卢芳将贾览。匈奴奥鞬日遂王,北地、上郡、安定亦全部降汉。
   汉光武帝建武八年(32)壬辰
   四月,光武帝刘秀西如关中征隗嚣。光武帝西征至漆(今永寿县),正遣诸将察看虚实,会马援至,帝召援问之。援因说“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,兵进有必破之状,”帝从之,遂于第二天晨进军。嚣众大溃,大将十三人,众十余万都降汉。嚣将妻子保西城,吴汉,岑彭引兵追守之。
   十一月,公孙述将救嚣,会王元,行巡等将蜀救兵五千余人猝然追来,汉军大惊,未及成阵,元等遂得入城,迎嚣归冀。吴汉军食尽不得辎重,引兵下陇,复屯长安。
   汉光武帝建武九年(33)癸巳
   六月,刘秀使来歙监护诸军电长安,太守大夫马援为副。
   汉光武帝建武十年(34)甲午
   正月,修葺长安高庙。
   八月,光武帝刘秀从长安西进至千,讨高峻,峻不降,寇恂至高平地,峻遣军师皇甫文诣恂,辞礼不屈,恂怒斩之,遣其副归告峻说:“军师无礼,已杀之,欲降,急降;不欲降,固守。”峻恐惧,即日开战,与嚣纯等俱降。
   汉光武建武十一年(35)乙未
   七月,光武帝刘秀自将兵征公孙述,次长安。光武帝与公孙述书,陈言祸福,示以丹青之信,述省书太息,以示所亲,太常常少,光禄勋张隆等,都劝述降汉,述说:“废兴命也,岂有降天子哉!”,左右莫敢复言。少,隆都以忧死。
   十月,马援等破先零羌,徙降羌于陇西、扶风。
   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(42)壬寅
   是年,罢州牧,复置州刺史部。今陕西北部诸郡属并州刺史部统监,西北部诸郡属凉州刺史部统监,南部诸郡属益州刺史部统监,中部和西部诸郡属司隶校尉部统监。
   汉光武帝建武十九年(43)癸卯
   是年,修西京宫室。
  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年(44年)甲辰
   是年,匈奴入上党、扶风等地。
  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(49)己酉
   是年,扶风茂陵(今兴平东北)马援死。援,东汉初年将领,年十二岁孤,少有大志。初为郡督邮,新莽末,为新城(今汉中地区)大尹,莽败,避地凉州,依附陇西的隗嚣,为绥德将军,继归刘秀,屡建战功。建武十一年(35)任陇西太守,率军击破先零羌(是古老少数民族名称,是西羌的一支),十七年(41)又任伏波将军,是年(49)在镇压武陵“五溪蛮”时,病死军中,实现以革裹尸还葬的志愿。马援死后葬今扶风县城西伏波村。
   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(54)甲寅
   是年,扶风安陵(今咸阳市东北)班彪死。彪,东汉史学家,性好古,年二十余,逢汉季衰乱,隗嚣在天水拥兵割据,彪避难相随,著《王命论》,喻以复兴汉室,隗嚣不从,后至河西,为大将军窦融从事,曾力劝融支持光武帝。东汉初,举为茂才,授徐令,因病免官,后专力从事史学,以《史记》所记事实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,乃重新收集史料,作《史记后传》数十篇。
   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(57)丁巳
   光武帝死,太子刘庄即位,史称明帝。
   汉显宗孝明皇帝刘庄永平元年(58)戊午
   是年,东汉政府出兵夺取大小榆谷,徙烧当羌(是古老少数民族名称,西羌的一支)族人七干口于关中三辅之地。
   汉明帝永平五年(62)壬戌
   冬,北匈奴六七干骑入于五原塞,南单于击却之。西河长史马襄赴救,虏方引去。
   是年,扶风平陵(今咸阳市西北)窦融死。融,东汉大臣,新莽时经王邑推荐,被任波水将军,赐黄金千斤。莽败,他率军降归刘玄,后由大司马权萌荐为钜鹿太守,又转为张掖属国都尉。刘玄败,他联合酒泉、张掖、敦煌等五郡割据河西,经酒泉太守梁统等推为河西五郡大将军。光武即位,乃归汉,从光武帝征隗嚣,封安丰侯,累进大司空。
   汉明帝永平六年(63)癸亥
   明帝诏令汉中太守都君在陕南七盘山开凿褒斜道,至永平八年(65)完工。此为世界上最早的隧道。
   汉肃宗孝章皇帝刘炬建初元年(76)丙子
   二月,汉中民起事。
   汉章帝建初三年(78)戊寅
   是年,京兆杜陵(今西安市东南)杜笃死。笃是东汉文士,少时博学,不修小节,不为乡人所礼。后居美阳(在今扶风县东北),得罪县令,被送京师下狱,时大司马吴汉新死,光武帝刘秀召诸儒诔之,笃于狱中作诔,辞最高雅,帝览而赞之,赐帛免刑,后任郡文学掾。是年,江骑将军马防(马援子)击西羌,请为从事中郎,战死于射姑山。所著赋、诔、吊、赞、《七言》、《女戒》及杂文凡18篇,又著《明世论》15篇(已佚),今存《论都赋》、《吊比干文》等十余篇。
   汉章帝建初七年(82)壬午
   二月癸丑,章帝巡视长安,西至槐里、岐山,东至高陵,造舟于泾而归。
   汉孝和皇帝刘肇永元二年(90)庚寅
   复置上郡(今榆林市东南)。
   汉和帝永元三年(91)辛卯
   二月,和帝在长安,赐行所过二千石长吏以下及三老官属钱帛,各有差。解寡、孤、独、贫,不能自存者粟,人三斛。
   汉和帝永元四年(92)壬辰
   扶风平陵窦宪死。宪,东汉大臣,建初二年,窦皇后立,补充任命为郎。和帝即位,太后临朝,宪以侍中操纵朝政,任车骑将军。永元元年(89),率军出塞三干余里,击破北匈奴于稽落山。后任大将军,封武阳侯。窦氏兄弟横京师,刺史、守令等地方官吏多出其门。四年(92),和帝与宦官郑众定议诛灭窦氏。宪就国后遂令自杀。
   扶风安陵班固死。固是东汉史学家,年九岁,能作文,及长,擅长辞赋,博览群书,九流百家之书无不穷究。父班彪曾撰《史记后传》,有志未竞,固精研思,欲继父业,后有人上书明帝,诬以私改国史,被系京兆狱。弟班超上书力辩,乃获释放。后迁兰台令史,转迁为郎,典校秘书,奉诏续成其书。历时二十余年,于建初中修成《汉书》,开创了断代史的体例。章帝时,为玄武门司马,撰《白虎通义》,和帝永元元年(89)窦宪出征匈奴,固为中护军,行中郎将事,撰《燕然山铭》。后窦宪失败,固受牵连下狱,死在狱中,死后葬今扶风县东太白乡。
   汉和帝永元十三年(101)辛丑
   是年,扶风平陵贾逵死。逵,东汉经学家,贾谊九世孙,与其父微曾从刘歆受《左氏春秋》,兼习《国语》、《古文尚书》、《毛诗》等。逵悉传其父业,年二十能诵《左氏传》、《五经》,并通诸家《谷梁》之说。永平中,进献《春秋左氏传解诂》30篇、《国语解诂》21篇,为明帝所重,奉旨作《神雀颂》,以博学多识拜为郎,与班固并校秘书。章帝时.受诏讲学于北宫白虎观、南宫云台。和帝永元三年(91),任左中郎将,八年(96)迁侍中,领骑都尉。一生所著经、传、训、诂及论、难百余万言,后世称为“通儒”。著作多佚,清人有辑本。
   汉和帝永元十四年(102)壬寅
   是年,扶风安陵班超死。超,班彪之子,班圊之弟。永平十六年(73),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,超以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,战于蒲类海。因以为能,派超与从事郭恂率吏36人出使西域,攻杀匈奴派驻鄯善、于闽的使者,废去龟兹派遣的疏勒王。后得东汉王朝援军,又联合当地力量,先后击败莎车、龟兹、焉耆等地贵族叛乱。并击退月氏的入侵。永元三年(91)任西域都护,封定远侯。先后在西域活动31年,至是年老,回洛阳,数月后病死。
   汉和帝永元十七年 元兴元年(105)乙巳
   五月癸酉,右扶风地裂。
   汉孝安皇帝刘祜永初二年(108)戊申
   十一月,滇零等自称天子,于北地招集武、都参狠、上郡、西河诸杂羌,断陇道,攻三三辅,南入益州,杀汉中太守董炳。梁僚受沼当屯金城,听到羌袭三辅,即引兵赴救,转战武功、美阳问,懂临阵被创不顾,连破走之,羌遂奔散.朝廷嘉之,数玺书劳勉,委以西方事,令为诸军节度。
   汉安帝永初三年(109)己酉
   虞诩奏:“雍州之城……固渠以溉,水舂可漓,用功省力而军粮饶足。”此奏说明关中地区已使用水碓。水碓,是一种用水力推动机械轮轴来打动舂碓的水力舂米机。
   汉安帝永初四年(110)庚戌
   二月,永初元年十二月,诏车骑将军邓隲、征西校尉任尚,将五营及诸郡兵屯汉阴以备羌。尚军久出无功,民废农桑。至是年二月’,乃诏尚将吏民还屯长安。
   二月乙丑,初置京兆虎牙都尉于长安,扶风都尉于雍,以卫护园陵及三辅。
   三月,滇零遣兵攻褒中,燔烧邮淳,于是汉中太守郑勤移屯褒中击之,出战大败,死者三千人,段崇及下史王宗、原展,以身扦刃,与勤俱死。
   汉安帝永初五年(111)辛亥
   正月,先零羌犯河东,至河内,百姓相惊,多南奔渡河。羌既转盛,而缘边二千石、令、长,多内郡人.并无守战意,皆争上徙郡县以避羌。三月,诏安定徙美阳(在今扶风县东北),北地徙池阳(今泾阳县),上郡徙衙(今白水县北部)。百姓恋土,不乐去旧,乃刈其禾稼,发彻室屋,夷营壁,破积聚。时连旱蝗饥荒,而驱蹙劫略,流离分散,随道死亡,或弃老弱,或为人仆妾,丧其大半。
   汉安帝元初元年(114)甲寅
   五月,先零羌遣兵攻雍城(今凤翔县)。
   九月,羌豪号多与当煎,勤姐大豪共胁诸支分兵攻汉中,巴郡板楣蛮(即贡人,亦称巴人,是古老少数民族的一支)救之,汉中五官椽程信率郡兵与蛮共击破之。号多走还,断陇道,与零昌合,侯霸马贤与战于袍罕,破之。
   汉安帝元初二年(115)已卯
   二月,沼三辅修理旧渠,通水利道,以溉公私田畴。
   八月,诏班雄屯三辅,又遣左冯翊司马钧行征西将军事,督关中诸郡兵八千余人,又遣庞参将羌胡兵七干余人,与钧分道并击零昌,钧遁还,坐微自杀。庞参以失期,称病引还。
   汉安帝元初六年(119)已未
   十二月戊午朔,长安日全蚀。
   汉安帝元初七年(120)庚申
   是年,扶风安陵班昭死。昭,东汉史学家,班彪之女,班固之妹,博学高才。班固著《汉书》.其八表及《天文志》,未竞而卒,和帝诏命昭继续撰成之。《汉书》初出,读者多未能通,昭亲授同郡马融等诵读。和帝时,常出入宫廷,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,号为曹大家。年七十余岁卒,皇太后素服举哀,使监护丧事。另著有赋、铭、诔、问、注、哀、辞、书、论、上疏、遗令凡十六篇。今存《东征赋》、《女戒》,原有集三卷,已佚。
   汉安帝延光元年(122)壬戌
   七月。虔人羌结上郡(今榆林)民起事,度辽将军耿夔率兵击破之。
   汉安帝延光三年(124)甲子
   十月,安帝刘祜抵长安,会三辅守令、掾吏,劳赐作乐。
   是年,弘农华阴(今华阴县)杨震死。震,东汉大臣,少好学,情贤群籍,汉世誉为“关西孔子”。年五十始仕州郡。大将军邓陟辟举茂才,迁荆州刺吏,东莱太守,后转涿郡太守。元初四年(117),召请为太仆,迁太常,不久代刘恺为司徒。后又代恺为太尉。邓太后死后,遭中常侍樊丰诬陷而卒。至延光四年(125)十二月,杨震门生虞放、陈翼至阙追讼震事,诏除其二子为郎,赠钱百万,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,诏复以中牢具祠之。
   汉孝顺皇帝刘保永建四年(129)己巳
   九月,令北地、上郡徙池阳和衙者各归旧土(该两部曾于安帝永初五年时,由原居地内徙)。
   汉顺帝永和五年(140)庚申
   五月,且冻傅难种羌与杂种胡进犯三辅,杀长吏,于是发京师近郡及诸州兵讨之。
   九月,句龙吾斯等立句龙王车纽为单于,东引乌桓,西收羌戎及渚胡等数万人,攻破京兆虎牙营,杀上郡都尉及军司马,乃徙西河治离石、上郡治夏阳、朔方治五原。
   是年陕西境内县60,民户170440,人口782460。
   汉孝桓皇帝刘志建和元年(147)丁亥
   是年,汉中(今城固县)李固死。固,东汉大臣,年少好学,常不远千里,徒步寻师,博览典籍,交结英贤,曾勉励黄琼出仕。阳嘉二年(133),公卿举以对策,询问当世之事和为政所宜,固上书直陈外戚、宦官擅权之弊,被顺帝任命为议郎,后任荆州刺史、太山太守,分化瓦解当地农民起义军力量。旋任将作大匠、大司农。冲帝时官至太尉,与大将军梁冀参录尚书事,后因立帝事为梁冀所诬,被罢官杀害。李固死后,葬今城固县。
   汉桓帝和平元年(150)庚寅
   是年,扶风人裴优聚众起事,自称皇帝,被杀。
   汉桓帝延熹元年(158)戊戌
   七月己巳,左冯翊云阳(在今淳化县西北)地震裂。
   汉桓帝延熹二年(159)己亥
   十二月,桓帝赐长安民粟,人十斛,园陵人五斛,行所过县人三斛。
   汉桓帝延熹三年(160)庚子
   五月甲戌,汉中山崩。
   汉桓帝延熹四年(161)辛丑
   六月,京兆扶风地震。
   是月,零吾羌与先零羌袭三辅。
   汉桓帝延熹九年(166)丙午
   是年,扶风茂陵(今兴平县)马融死。融,东汉经学家和文学家,是将作大匠马严之子。初师事京兆名儒挚恂,教以儒术。遂博通经籍,恂奇其才,以女妻之,大将军邓陟闻其名,召为舍人,任校书郎,是时邓太后临朝,陟兄弟辅政,因上《广成颂》言文德、武功不可以偏废,得罪邓氏,致十年不得计调。邓太后死,安帝亲政,召任为郎中,转任议郎、武都太守。桓帝时为南郡太守,因遭大将军梁冀迫害,流放朔方。遇赦还,复任议郎,再入东观著述,后因病离职。融才高而博闻多识。遍注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诗》、《易》、《三礼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列女传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离骚》等。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境地。生徒千余,著名学者涿郡卢植、北海郑玄等出其门下。善鼓琴、吹笛,不拘俗儒小节,另著赋、颂、碑、诔、书、记、奏、表、七言、琴歌、对策、遗令,凡有21篇。
   汉桓帝永康元年(167)丁未
   正月,东羌先零五六千骑进犯关中,围AA(在今耀县)、云阳。当煎诸羌复反,段颖击之于鸾鸟,大破之,西羌遂定。
   汉灵帝建宁元年(168)戊申
   夏,破羌将军段颖将兵万余人,直指高平与先零诸种羌战于逢火山,先零大溃。
   是年,扶风平陵(今咸阳市西北)窦武死。武,东汉大臣,少以经行著称,不交时事。延熹八年(165)长女选入掖庭,为桓帝皇后,武被任为郎中迁越骑校尉,封槐里侯,食五千户,复任城门校尉。桓帝死,武迎立灵帝,任大将军,常居禁中,掌握朝政,封闻喜侯。在职期间,与太学生交结,重用反对宦官的李膺等人。后与陈蕃谋诛宦官,事泄兵败自杀。
   汉孝灵皇帝刘宏中平二年(185)乙丑
   三月,北宫伯玉等攻三辅。诏复以董卓为中郎将副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因征之。
   汉灵帝中平四年(187)丁卯
   二月,韩遂杀边章、伯玉,拥兵十万,杀凉州刺史取鄙,而鄙司马扶风马腾亦拥兵反叛,与韩遂合并,时狄道人王国自号合众将军,认为“天下已非汉有”,亦拥兵反叛,于是共推王国为主,悉领其众,攻三辅。
   汉灵帝中平五年(188)戊辰
   是年,从太常刘焉议,以四方兵起,刺史威轻,改置州牧镇安四方,并选朝廷重臣以居其任。今陕西北部诸郡属并州牧统领,西北部诸郡属凉州牧统领,南部诸郡属益州牧统领,中部和西部诸郡仍属司隶校尉部统监。
   汉灵帝中平六年(189)己巳
   二月,皇甫嵩大破王国于陈仓。王国走,死。
   十一月,裁扶风都尉,置汉安都护。
   是年灵帝死,献帝立。
   汉孝献皇帝刘协初平元年(190)庚午
   正月,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董卓,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,绍自号车骑将军,诸将皆叛授官号。绍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,冀州牧韩馥留邺,给其军粮,豫州刺史孔由屯颖川,兖州刺史刘岱、陈留太守张邈、邈弟广陵太守张超、东郡太守袁遗、济北相鲍信与曹操俱屯酸枣,后将军袁术屯鲁阳,众各万数。豪杰多归心袁绍者。董卓以山东兵盛,欲迁都以避之,公卿都不愿迁而又不敢言,惟司空苟爽说:“相国岂乐迁都耶?山东兵起,非可一日而禁也,而关西尚静,故当西迁长安以图之,此秦汉之势也。”卓意小解。
   二月,车驾西迁,董卓收诸富室,以罪恶诛之,没入其财物,死者不可胜计。悉驱徙其余民数百万口于长安。卓自留屯毕圭苑中,悉烧宫庙,官府、居家,二百里内室屋荡尽,无复鸡犬。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,收其珍宝。卓获山东兵,以猪膏涂布十余匹,用缠其身,然后烧之,先从足起。
   三月,车驾入长安,居京兆府舍,后乃稍葺宫室而居之。时董卓未至,朝政大小皆委之王允,允外相弥缝,内谋王室甚有大臣之度,白天子及朝中都依允,允曲意承卓,卓亦雅信允。
   汉献帝初平二年(191)辛未
   四月,董卓拥兵至长安,公卿迎拜车下。
   十月,刘焉领益州牧,阴图异计,以张鲁为督义司马,与别部司马张修合兵,掩杀汉中太守苏固,断绝斜谷,杀害汉使。刘焉自此意气转盛,遂造作乘舆。朝廷使刘璋晓喻刘焉,焉留璋不遣。
   汉献帝初平三年(192)壬申
   正月,董卓筑坞于郿(地名,去长安260里),高厚都为七丈。坞中有金二三万斤,银八九万斤,锦绮奇玩积如丘山,积谷为30年出。自云:“事成,雄据天下;不成,守此足以毕老。”
   四月丁巳,献帝刘协有疾新愈,欲除董卓。朝臣王允用计遂大会群臣于未央殿,卓朝服乘车而入,陈兵夹道,自营至官,左步右骑,屯围周币,令吕布等捍卫前后。布令同郡骑都尉李肃与勇士秦谊、陈卫等十余人,伪着卫士服守北掖门内以待卓,卓入门,李肃以戟刺之,伤臂,坠车。布即持矛刺卓,并出怀中诏版,令吏士说:“诏计卓耳,余都不问。”卓弟曼、璜等及宗族老弱在郧,均为其群下所砍射。
   五月,董卓将军李催、郭汜反攻长安。六月戊午,长安城破,故太尉黄琬、司徙王允死之。
   汉献帝初平四年(193)癸酉
   三月,长安宣乎城门外屋自坏。
   五月癸酉,无云而雷。
   六月,扶风大风,发屋、拔树、雨雹,华山崩裂。
   是月,大雨昼夜20余日,漂没居民。
   汉献帝兴平元年(194)甲戌
   三月,侍中马宇与谏议大夫种邵、左中郎将刘苑等谋,想使腾袭长安,自己为内应以诛催等,腾引兵至长平观,宇等谋泄,奔槐里,樊稠击腾,腾败走还凉。又攻槐里,宇等都死。时三辅民尚有数十万户,人民饥困,二年间,人相食略尽。
   七月,三辅大旱,四月至七月不雨。谷一斛值钱50万,长安城中人相食,献帝令侍御史侯出太仓米为贫人作糜,饿死者如故。帝疑禀赋不实,取米豆各五升,于御前作糜,得二盆,乃丈汉五十,于是悉得全济。
   八月,冯翊羌民起事,进犯属县,郭汜,樊稠等率众破之。
   是年,分安定、扶风为新平郡。
   汉献帝兴平二年(195)乙亥
   二月乙亥,李催杀樊稠而与郭汜相攻杀。
   三月丙寅。健胁献帝到其兵营,焚烧宫室。
   郭汜与李催相疑,战斗长安中,催质献帝于营,烧宵殿城门,略官寺,尽收乘舆服御物置其家。催使公卿至汜请和,汜皆执之。相攻击连月,死者万余。
   十二月,献帝东归,在弘农渡河,得渡者只有献帝、皇后、杨彪以下数十人,其宫女及吏民皆为兵所掠夺,衣服俱尽,冻死者不可胜计。
   是月,长安城空40余日,二、三年间,关中无复人迹。
   汉献帝建安二年(197)丁丑
   正月,关中诸将马腾、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争。曹操方有事山东,关右为忧,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,持节,督关中诸军,委之以后事,钟繇至长安,移书腾、遂等,为陈祸福,腾、遂各遗子入侍。
   汉献帝建安四年(199)巳卯
   十一月,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,百姓流入荆州者有十多万家。及听到本土安宁,都企而望归,而归者又无以自业,多为诸将引为部曲,郡县贫弱不能与争,兵家遂强,一旦变动,必有后忧。卫觊给苟或书:“盐国之大宝,乱来放散,宜如日置使者监卖,以其价值收益市犁牛,若有归民,以供给之,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,远民听到,亦必日夜竞还。又使司隶校尉留治关中以为之主。则诸将日削,官民日盛.此强本弱敌之利,”或以此告知曹操,操同意卫觊的建议,开始遣谒者仆射监盐官,移司隶校尉居弘农,远出流人果然归还,关中丰实。
   汉献帝建安五年(200)庚辰
   十月,刘焉死,子璋代立。张鲁以璋阉弱,不复承顺,遂伺机袭击别部司马张惰,杀之而并其众。刘璋怒,尽杀鲁母家室,鲁遂据汉中,与璋为敌。
   汉献帝建安六年(201)辛巳
   是年,京兆长陵(今咸阳市东北)赵歧死。歧,东汉经学家,娶扶风马融兄女为妻,因融系外戚豪族,不欲与融相见。初任州郡,以廉直疾恶为人忌惮。永兴二年(154),召为司空掾,转皮氏长。因贬议宦官唐衡兄弟,家属亲友皆遭杀害.歧逃难出走,改名易字,卖饼于北海市中。后唐衡等败灭,乃出,由公卿推举,提升并州刺史。又因党事免官。灵帝初,复遭党锢十余年。黄巾起义,被调任议郎。及献帝西迁长安,复任议郎,迁太仆太常,著述有《孟子章句》、《三辅决录》。
  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(211)辛卯
   三月,张鲁据汉中,曹操遣司隶校尉钟繇讨之。使征西护军夏侯渊等将兵出河东与繇会。是时,关中诸将怀疑钟繇袭击自己,马超、韩遂、侯选、程银、杨秋、李堪、张横、梁兴、成宜、马玩等十部皆叛。于是操又遣安西将军曹仁督诸将拒之。马超、韩遂等屯潼关,操敕诸将坚壁守之,慎勿与战。
   七月,操自将击马超等。至潼关,与超等夹关而军。潜遣徐晃、朱灵以步骑四千人渡蒲坂津,据河西为营。闰八月,操自潼关北渡河,兵众先渡,操独与虎士百余人留南岸断后,马超等将步骑万余人攻之,矢如下雨,许褚扶操上船,船工中流矢死,许褚左手举马鞍以蔽操,右手划船,校尉丁裴放牛马以饵敌,敌乱,取牛马,操乃得渡,循河为甬道而南。超等退拒渭口,操乃多设疑兵,潜以舟载兵入渭,为浮桥。夜,分兵结营于渭南。超等夜攻营,伏兵击破之。超等屯渭南,遣使求割河以西请和,操不许。九月,操进军,悉渡渭,超等数挑战,又不许,固请割地,求送任子,操用贾诩计伪许之,韩遂请与操见,操与遂父同岁孝廉,又与遂同时侪辈,于是交马语移时,不及军事,但说京都旧故,拊手欢笑,既罢,超等问遂“操何言?”遂说:“无所言也。”超等疑之。他日,操又与遂书,多所点窜,如遂改定者,超等愈疑遂,操乃与克日会战,先轻兵挑之,战良久,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。斩成宜、李堪等。韩遂、马超等奔凉州,杨秋奔安定,关中平。
   十月,曹操自长安北征杨秋。围安定,秋降。复其爵位,使留抚其民。十二月,操自安定还,留夏侯渊屯长安,以议郎张既为京兆尹,既招抚流民,复兴县邑,百姓怀之。
   汉献帝建安十七年(212)壬辰
   春,曹操还邺。以夏侯渊行护军将军,督朱灵。路招等屯长安,击破南山起事者刘雄而降其众。
   七月,马超、韩遂等余众屯蓝田(今蓝田县)。护军将军夏侯渊击平之。
   是年,郝(西汉时县名,今富县即其地)民梁兴等攻冯翊,备县恐惧。曹操使夏侯渊进行镇压。梁兴败,遭杀害。
  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(214)甲午
   春,赵衢、尹奉等谋讨超,姜叙起兵卤城以应之。衢等谲说超吏出击,叙于后尽杀超妻子,超奔汉中,还围祁山。叙等急于求救,诸将议者想等曹操节度,夏侯渊使张邰督步骑五千在前,从陈仓(在今宝鸡县南)狭道进入,自己督粮在后。邰至渭水上,超将氏羌数千,逆邻未战,超走,邰进军收马超军用器械。
  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(215)乙未
   三月,曹操西征张鲁至陈仓,准备从武都入氏(武都本白马氏所居之地),氏人塞道不能入,先遣张邰、朱灵等攻破之。四月,曹操又从陈仓出散关(在今宝鸡市南)至河池,氏王窦茂有众万余人,恃驻地险要,不服从曹操。五月,操遣兵攻屠之。七月,曹操至阳平关(在今宁强县),张鲁使弟卫与将杨昂等据阳平关,横山筑城十余里,操攻之不能拔,引军还。鲁见操军引退,解散守备。操乃密遣解傈、高柞等乘险夜袭鲁军,大破之。斩其将杨任,进攻鲁弟卫,卫等夜逃,鲁军溃败奔巴中,操军遂入南郑,尽得鲁府库珍宝。十一月,鲁自巴中将其余众降操,操封鲁及五子皆为列侯。十二月,操自南郑还,留夏侯渊屯汉中。
   是年,徙汉中民八万余口于洛邺。
   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(217)丁酉
   十月,刘备向汉中进兵,遣张飞、马超、吴兰等屯下辩。操得知后即遣曹洪拒之。
   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(218)戊戌
   四月,刘备屯阳平关,夏侯渊、张郃、徐晃等与之相拒。备遣将陈式等绝马鸣阁,徐晃击破之。张邰屯广石,备攻之不能克,急书发益州兵。
   七月,曹操治兵,西击刘备。九月,至长安。
  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(219)己亥
   正月,刘备击夏侯渊于定军山,斩破之。初,夏侯渊战虽数胜,曹常戒之。说:“为将当有怯懦时,不可但恃勇,将当以勇为本,行之以智计,但知任勇,一匹夫敌耳!”及渊与备相拒逾年,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,缘山稍前,营于定军山,渊引兵争之,法正说:“可击矣。”备使讨虏将军黄忠,乘高鼓噪攻之,渊军大败,斩渊及益州刺史赵颐,张郃引兵还阳平关,渊诸将受郃节度。
   三月,曹操引兵出斜谷,赵云击其军,败之。五月,操悉引出汉中诸军还长安,刘备遂据有汉中。
   七月,刘备自称汉中王,设坛场于沔阳(今勉县),陈兵列陈、群臣陪位,读奏讫,拜受玺绶,御王冠,立子禅为王太子;拔牙门将军义阳魏延为镇远将军,领汉中太守,镇汉川,备还治成都。
   是年,弘农华阴(今华阴县)杨修死。修,东汉文学家,袁术外甥,出身高门士族。建安中举为孝廉,任郎中,后为丞相曹操主簿,博学能文,才思敏捷,与曹植友善,为之羽翼。后曹植见宠日衰,修又为曹操所忌,遂遭诛杀。原有集二卷,已佚,今存作品七篇。其中《答仓临淄侯膣》(系与曹植议诗赋问题)载于《文选》,另有《节游赋》、《出征赋》、《神女赋》、《孔雀赋》等载《艺文类聚》。

最新公告
工作动态
协会介绍
Copy right 2019 陕西省反邪教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:陕ICP备19014526号-1